close

在六○年代的農民文學裡黃春明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尤其他與王禎和的出現,使得鍾鐵民等少數人對於農村與農民的創作顯得並不是那麼地孤獨、寂寞,雖然他並不是只以農民為刻畫對象。但是在影響力方面,顯然黃春明是大得多,當然也由於這些作家的搖旗吶喊,為七○年代的農民文學復興,奠下了雄厚的基礎與伏筆。農民,是黃春明的題材之一,黃春明的農民小說基本上來自於他親身感受過的農村及他所接觸過的真實人物為主要背景。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寫實主義反映現實的歷史傳承,在那個沒有鄉土小說之名的時代,黃春明把他的小說定在自己所熟悉的農村人物及事物上,對於臺灣農民小說的發展史而言,有繼往開來的貢獻。也由於他在六○年代的小說,都是取材於一向被人忽略的,在土地上真正的主人寫作,以小人物的觀點去看世界,對於爾後的鄉土文學運動有直接而強大的作用。

黃春明真正受到臺灣讀者注意的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兩個自選集諸如《莎喲娜啦‧再見》及《鑼》的出版。除了前述的作品外,黃春明出版的小說集較重要的有:《兒子的大玩偶》、《小寡婦》、《我愛瑪莉》、《蘋果的滋味》等。從黃春明的小說作品來考察,我們發現他的小說題材所觸及的範圍相當廣闊,對主題的開掘也十分深刻。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其作品中觀察出臺灣農民在戰後至六○年代生活的軌跡,特別是黃春明宜蘭鄉下的農村,那時農村的教育並不普及,農民雖然窮,但是對於不合理的現象也不會思考,更遑論什麼抗議了(此顯然不同於七○年代後宋澤萊與林雙不等人筆下的農民,像宋澤萊筆下的農村人物如笙仔及貴仔,基本上曾受過高中教育,而且也能發出聲音表示細微的抗議)。由黃春明刻畫農民的小說作品中,個人認為以《溺死一隻老貓》及《青番公的故事》較具代表性。《溺死一隻老貓》裡,我們看到了文明進入鄉村後,老一輩農民的反應。這篇小說,描寫臺灣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距離大都市七、八十公里的農村街仔,受到新潮流的衝擊。迷你裝也在農村小妹的膝蓋上二十公分的地方展覽起來,阿哥哥的舞步也在此地年輕人的派對裡活躍。面對這種新潮流的作風,原來純樸的農村一時是難以接受的,上一代的農民遺老們,不僅看不慣,而且像抵抗瘟疫一樣地反抗著。街仔附近的清泉村,由於商品經濟的腳步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伸延,使得這個農村湧進了醫生、教員、商人、職員等不同人物,他們先是每天到村中的清泉去泡泡身子,後又積資三十萬台幣修游泳池。黃春明以游泳池的興建來象徵文明的入侵,引起傳統風俗習慣的抗拒來刻畫農村的變化。以阿盛伯為代表的牛目伯、蚯蚓伯、阿圳伯等人成了反對建游泳池的最基本隊伍,他們顯然代表了農村即將式微的的傳統保守風俗習慣。他們認為「當游泳池開放的時候,那些來游泳的任何人,不管是男的女的,只穿那麼一點點在那裡相向,......我們清泉向來就很純樸很單純的,這麼一來不是教壞了我們清泉的子弟?把我們清泉都搞濁了嘛!」、「再說,讓龍目看了這些不正經穿衣服的男女也是不好的,這樣地龍整身都會不安起來。」愚昧和迷信點出農村抗拒文明的原因。但是老農民們的行動並沒能阻止游泳池的開工。當老農民們無法對抗時,不會游泳的阿盛伯把衣服脫光跳入游泳池,當被抬起時已經死去。作品的名字《溺死一隻老貓》其實「老貓」二字就帶有輕蔑的意思。我想黃春明並非站在老農的立場,而是對於農村在接受文明初步洗禮的陣痛中,一種無可奈何的感慨。作品的結尾處採用對比的安排:「當棺材經過游泳池前,四周的鐵絲網還是關不住清泉村的孩子偷進去戲水的那份愉快如銀鈴的笑聲,不斷地從牆邊傳出來......」,黃春明著重阿盛伯對社會發展與歷史前進之不相適應,可以說刻畫得活靈活現,黃春明的諷刺藝術不是輕佻滑稽可笑,而是篤實深沈,使人欲笑無聲,卻也欲哭無淚。此外,黃春明也刻畫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與執著,雖然土地的價值已經隨著時代的轉變而起了變化,但是青番公這個老農仍然對土地愛之如命。在《青番公的故事》裡,黃春明傳達了農民從苦難中鍛鍊出來的一種堅韌意識,從青番公的形象刻畫,黃春明對於鄉下人物還是給予相當溫馨的感情,我們不難從他對於都市人物不留情地批評比較下體會出來。
轉載石弘毅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c/chioh-hong-ge/sek-su/ch-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ifetzh 的頭像
    heifetzh

    茶樹癮者

    heifet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